close

BC0194維基揭密書封.jpg

書摘-維基揭密

資訊就是權力。
資訊的主權該在什麼人手中?
以國家安全之名來壓制真相是傷害我們引以為榮的民主。
這種由下而上的政治行動,有時候顯得疲軟無力
要帶動什麼熱潮的話,一定要做比寄信更多的事。
阿桑傑建立與各方關係的能力沒有人能比得上,他不只詢問安德魯.維奇的看法,也寫多封長信推銷他的理念。
維機解密的支持者在網際網路深層釣魚,釣到並且備份了數十萬件檔案;有趣的是,這些檔案是不久前被中國駭客偷到的。
中國人用Tor網路,為的是湮滅自己在網際網路裡留下的足跡,作法是把一個郵件同時寄給大量的伺服器。
Tor是由「洋蔥路由」(The Onion Router)的縮寫,因為Tor網路是像洋蔥一樣組成的:伺服器裡的每一個人都只知道他緊鄰的人的身分,電腦之間的檔案交換以鎖碼的方式進行,並經過隨機的伺服器傳遞,為的是使其無法追溯郵件是從哪裡寄出以及它要寄給誰。Tor網路的伺服器系統管理員無法確認一份檔案的原始寄件人以及收件人。但是洋蔥最外層的那台網路出口的電腦,只要能夠解碼,伺服器的管理員就可以閱讀寄送的檔案。就是這樣,有一個Tor電腦的某位管理員觀察到中國人的所作所為。
維基揭密周邊的駭客監視著中國駭客,足跡至少可以追溯到北京附近以及廣州區域,那是中國進行半官方駭侵的區域。
我們可以說,維基揭密的成就是成功駭客活動的結果。
維基揭密所公布的,以及讓阿桑傑享盛名的文件,只有部分是由傳統吹哨人提供的。
文件的偽造或摻入假資料是「情報單位日常的工作」
奈若比的事件是一個範例,它告訴我們工作該如何進行,才能產生政治影響力。
惹上當權者的危險以及要負起的責任,他事後才深刻體驗到:真相可招致死亡。
他們是被謀殺的,因為他們揭發了幾個警方謀殺案。
古老美好的郵遞一直還是相當安全的作法--當然我們建議寄件人,不要把自己真實地址寫上去。
國家就是這樣:右手做些什麼,左手常常不知情,情治單位在挖空心思收集維基揭密相關資料,另一邊,海關拆閱了他們的信件,但是只檢查它們是否含有影響健康的風險。
維基揭密的電子郵件信箱是一個特別安全的信箱。
言論自由及透明化是「一個民主社會裡必須要有的」。
阿桑傑建立人際關係就像有些人收集郵票一樣,他需要協助的時候,他會想起那些人。
努力把一項新聞蓋住,會有正好相反的結果出現。
他只對資訊的公布負責,不對它的後果負責。
維基揭密如果要成為一個穩定的機構,它必須要能被大眾接受。一方面提供保護給吹哨人,另方面要開放給所有不同立場的人,這樣才可能取得更好的資料。
讓資訊的內容自己發言,讓每個人做他自己該做的檢驗及分析工作。
我們第一個目標是中國、俄國及中亞國家高度壓抑的政權。
阿桑傑並沒有討伐美國,他討伐的是一種特別形式的政治。
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武器製造國,它的軍事預算比世界上所有國家軍事預算總和還要多,並且它現在同時在執行兩場戰爭。
美國憲法的第一條補充條款:保護言論自由權。。
喬士卡.費雪(Joschka Fischer):「開啟一場所謂的正義戰爭,很可能會比根本不投入戰場還能拯救更多人的性命」
面對資訊問題時,國家與公民產生二分對立狀態,當國家希望盡量蒐集所有公民的資料時,公民卻希望維護這些資料的隱密性。
密碼學是種武器,幫公民面對國家、保護自己,用密碼程式把自己的資訊鎖碼;當越多公民參與鎖碼工作,國家將越能被堵住,它企圖掌控一切的蠻橫力量,就越能夠被限制住。
我們無法期待政府、企業以及其他龐大而且不露面的大型組織,會自動讓我們保留屬於個人的私密領域。因此,針對國家的監控,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密碼的方法來抗拒它,越多成熟的公民結合起來,越能有效的產生對抗。
要根本的改變一個政權,我們必須清晰而且不落窠臼的思考。
要對抗強有力的各種陰謀,我們必須要能事前設想阻斷達成密謀的路程。

沒有專業的新聞從業人員,看樣子是行不通的。
政治語言的目的是,要使謊言聽起來有真實感,使謀殺成為敬佩,並讓虛無飄渺的事得到堅實的表象。
他們知道不管他們用怎樣的語言及行動都無法彌補所造成的傷害,維基揭密影片揭示的攻擊案件,是在伊拉克戰爭中「每天」都有可能發生的,「這個攻擊案就是由美國在這區域進行的戰事典型的模式」。
「真是瘋了,幕後違法的政治交易,全球事件及危機,不加修飾的版本。」
布萊德雷‧曼寧:「外交電文是公眾資料,他們不該歸屬到華盛頓黑暗的伺服器空間,我要讓人知道真相,不管是誰。因為公眾如果沒有資訊,他們如何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要是我是壞人的話,我可以把所有的東西賣給俄國人或中國人,好大賺一筆。」布萊德雷‧曼寧
「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拉莫問。
「因為那是公眾的資料。」曼寧回答。
英國的媒體在法官檢審規則下是非常脆弱的
這些材料「投射出的光柱,能照亮戰爭中的悲慘及習以為常的殘暴」
日誌裡的報告證明了特別是阿富汗的維安人員,不斷地成了塔利班無助的犧牲品。去年一年就有2500名阿富汗警察及軍人喪命。
這麼多人付出生命意味著這隻軍隊的士氣會受到影響,而會造成這種情況又跟在國家裡貪瀆無所不在有關。
所謂的JPEL(joint Prioritized Effects List)即「死亡名單」,那是一份列了敵方人員的名單,必須最優先加以逮捕或除去。
阿富汗文件的公布不只是美國軍事史上的一個缺陷。它也顯現出新聞界的失敗,新聞從業者的敏感性集體潰散。
從來就沒有公開出現過這麼多內部戰爭報告,未經修飾、篡改,以及檢審過的報告。
捨此不圖,媒體在這些日子顯現它的貧乏。許多新聞人員用一個簡單的模式來應付:把政府批評的話等同於揭露的材料的價值。特別是美國保守派的媒體幾乎不報導文件的內容,純粹就公布資料的惡意做文章。到今天為止都還沒有見到有人從保守派的觀點運用這些資料找出戰爭過程中的錯誤及成就,提昇整個辯論的價值。
新聞界的潰散可以歸因為兩個原因:機會主義以及金錢。
順著政府的方針做是很舒適,但是道德的勇氣也要求逆著它。直接用事先擬好的陳詞與新聞聲明送上版面是很便宜,花整天整週的時間做阿富汗文件的評估工作很費錢。
因為這兩個原因,結果是對維基揭密的報導及討論變得與對戰爭本身的討論一樣多、一樣密集。
他的死亡與文件公布不可能有任何關連,《泰晤士報》的記者寫的卻一點也不在意。
對阿桑傑而言這些都是聲東擊西的手法。阿桑傑深信,那裡面潛藏著數以千計的故事,它們比五角大廈發布的文字更能呈現戰爭的真面目。
現在資料供所有有興趣的人使用。集體的智慧會促使更多的看法產生出來。也許有些事件是他們所親身經歷的,他們可以用這些軍方的報告與自己的經歷做一番比對。
「這個組織的公布作業不會接受任何人、任何壓力。」
這件心理戰的文件敘述美軍把製作好的正面新聞報導,交給假裝客觀獨立的阿富汗媒體,再給幾千美元請他們播放。
阿桑傑決定的做法是,快速及公開的攻擊。
你有可能被牽扯進一個污名化手段製造出的事件裡。
要是國際特赦組織不參與分析工作,只會公開講責備的話,他將公布「新聞公告」--通告也就立即出現。
維基揭密正處在一個必須改變它原有計畫的階段中。我們在過去幾個月裡急速的成長,必須進行所有的部門專業化以及透明化。但是這項努力在內部受到阻礙,即便是我自己都不清楚,我們的決策是怎麼來的,怎麼樣替決策負責。
「一昧地與美國衝突不是我們組織的宗旨,我們是要揭露貪腐、濫用權力,不管它在哪裡發生,在小國或是大國、全世界。」董材-柏格
「計畫既然開放給所有人,就該替所有使用人服務。」
只有一個自由而且不受檢審的新聞才能有效的揭開政府裡的欺騙與蒙蔽案子。
文件是這場戰爭的紀錄,而這場戰爭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伊拉克戰爭)這些簡短而清晰的紀錄,卻以整體的方式呈現出一場不均衡的戰爭,高度裝備的超級強國在這個戰場上漫無計畫的,同時又無助的摧殘著。
僅在上述時間裡(2004/01/01~2009/12/31),依官方報導,有3884名美軍死亡,聯軍死亡的有224人,伊拉克安全人員死亡8000人,伊拉克平民死亡92003,這些還只是有記錄的。官方統計總共有104111人死亡,與這份日誌資料中統計所得的109032人數相近。
平民在攻擊中死亡的報告總共有三萬四千件。這不是美國敵人的報告,不是心有疑慮的盟國或反對派媒體的報告。
這是逼下薩達姆‧海珊並且執行「伊拉克的自由」的人們,自己彙集的報告。
長年以來,美國軍方都宣稱沒有正式傷亡的名單。這些文件證明,事實正好相反。
根據到目前為止的估計,大約有15000件死亡的案子是未曾為世人所知的。
文件也顯示,所謂的「安全檢查站」是最容易發生悲劇的地方:害怕被攻擊的美國人,他們寧可先開槍,也不願出手太晚。
這些文件也佐證了美國空軍戰鬥直升機小組像在《連帶謀殺》影片裡一樣經常執行有問題的任務。
美國醫生確認數百件刑求的創傷。也有許多案子顯示被美方的人包庇這類的刑求。報告上的核定就是:「不需進一步調查。」
「對我而言,維基揭密是揭露真相的未來之星。」丹尼爾‧艾斯柏格。
即使是頂尖的外交官,在他們公開的門面以及厚重的大使館院牆的背後,他們最感興趣的還是一般人性方面的事。
但是大部分的報告都不只是花絮與話家常。其中有攸關生死的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像伊朗議題。
伊朗對外的態度就像一個核子大國。
如果伊朗有核彈,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以及土耳其他們也一定要發展自己的核武。而伊朗又在世界各地挑起什葉派與遜尼派的衝突。
唯一讓伊朗無法發展核武的辦法是從內部分化這個國家。
2008年俄國對喬治亞共和國用兵之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都擔心成為俄國霸權企圖下的另一個目標。
從喬治亞的戰事可以看出來,俄國可以對鄰國很輕易的就出兵。
美國要求它的外交人員收集聯合國以及其領導人物的資訊。
這樣的方法違反聯合國訂定的所有規章。在《聯合國特權與豁免公約》以及《維也納外交關係協議》裡都規定外交工作不得使用間諜方法。
國家情資蒐集計畫是一件官方政府的文件,它正式證實了,美國的外交行政單位把情報工作的方法用在全球性的組織以及族群上。
外交部特別感興趣的也包括聯合國內部通訊設備。他們的目的很清楚:有了這些資料,國家安全署之後的監聽人員就比較容易攻擊聯合國的電話、電腦以及電子郵件資料。
在美國國家安全署的請求之下,英國人切入了好幾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代表的通訊中,為的是要事先瞭解在薩達姆‧海珊決議案裡,代表們的立場。技術人員在聯合國裡發現多次竊聽器。
根據訓令,美國在外交圈裡做的正是資訊偷竊的事。
有關氣候變遷的外交電報資料也暴露強權政治實務裡的一個陰暗面。
電報文字揭示:如果雙方利益符合的話,北京--華盛頓也會形成一個軸心。
2009年12月,有192個國家的元首及代表齊聚哥本哈根。
中國、印度、南非以及巴西在後房會議中把哥本哈根公約中所有具有約束力的義務刪除掉;美國也贊成這個新擬的《哥本哈根協議》。
同時美國也在具體活動:他們願意以提供開發中國家援助為名義,挹注財務,買動貧窮的國家投《哥本哈根協議》的票。
他只需開口說他的島國展開氣候變遷的調適措施需要多少個百萬美元。波興說,這樣美國國會把預算放寬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如果大使開口提出金額,「其他國家也會發現,如果跟著做的話會有好處」。
2010年12月初,維基揭密公布了一份外交電報。電報的名稱叫《國家基礎建設保護計畫》,拍發的時間是2009年2月。電報的內容是,從美國觀點看來世界上最需要保護的地點以及最緊要的基礎建設。裡面記載著非洲的地雷、澳洲沿海的海底電纜、中國的水力電廠、日本的港口、奧地利的製藥廠、德國的西門子及巴斯夫化工廠,以及德國北海居爾特島沿海的大西洋海底電纜。
外交電報公布之後,美國正式宣佈阿桑傑以及他剛滿四年的網頁是國家的公敵。
這是21世紀的一個有關資訊基本架構爭議問題,它是網際網路向傳統民主國家權力挑戰的問題。
查驗法律根據之後,結果是阿桑傑沒有違反任何法律規定,澳洲總理朱利亞‧傑拉德女士說過的「非法活動」這句話,後來她必須收回。
但是,網際網路裡供應商如果做經濟上的杯葛,這情形會有問題。供應商如果如此做,它破壞了它中立性的特性;它應該不管資訊的內容、來源,純粹提供資訊傳送。
是否希拉蕊‧柯林頓的帳戶也該禁止往來,因為她下令在聯合國從事間諜工作,明顯指使人做犯法的行為。
「國務院跟我們說,那些都是非法活動。」
多所大學也呼籲他們的學生,如果他們以後還有生涯規劃的話,最好不要用外交電報的資料做學術研究,禁令不只限於維基揭密,還包括所有參與公布文件的媒體。
偏偏在一個自由的美國,在那裡納粹分子、各教派都可以在網路上合法的替自己宣傳,濫用網路,不必擔心被懲罰或擔心路逕被封鎖。相形之下,各大報編輯人員把外交電報處理過,把危險都去除掉,而文件又是美國政府工作人員寫的,這些卻被查禁。
「亞馬遜的懦弱以及低聲下氣的樣子讓人噁心。」丹尼爾‧艾斯柏格。
組織現在徵求義工:「我們需要你們的協助,幫我們免於被排除到網際網路之外。」阿桑傑及同仁們呼籲所有使用Unix伺服器的人參與他們的「集體鏡像維基揭密」活動,把維基揭密的內容放入自己的網頁上--「像鏡面照映」出來一樣。
「目標www.visa.com;開砲,開砲,開砲」
對維基揭密的攻擊是同時在各個國家裡展開,而維基揭密的同路人的回擊也是跨國的。這次的案件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國際網路暴動。
維基揭密的案例也是網路上爭取出版自由以及資訊自由的案例。案例中有兩股勢力衝撞在一起:一邊是既有的權力結構、國家、司法偵緝單位、企業等等,另外一邊是自視為數位菁英、前衛人士的人,他們質疑前者為什麼理所當然控管網路世界。
國際拘捕令上有些形式上的錯誤,這是另一件瑞典司法上丟臉的事。
雖然沒有提出證據,但是阿桑傑仍然被羈押。
他在比我更困難的條件下跟我一樣坐在單人牢房裡。
輿論在整個系統裡的角色應該是提供檢驗與平衡:媒體應該檢測執政的目標及準則與執政者具體的行為是否一致。必要時,應該公布劣跡,重新調整,找出更好的平衡點。在這個意義上,媒體是淨化過程的調節人。在理論上,他們應該讓人們能理解政治方面的作為,讓人們能去討論它。媒體揭發錯誤,讓社會能有自療的機會。它扮演民主社會裡建議性的角色。
如果一個調查委員會要調查政府內部的事,機密的文件會是首先要爭取到的。公布這些資訊並進一步進行辯論,這就是典型的檢測及平衡的做法。即使這樣的作法讓政府不愉快,但它是民主系統的一部分。
批評維基揭密的人說,資訊公布危及民主,也許事實正好相反:媒體與行政權力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危險之所在。
這兩個力量本來該是互相監控的,現在如果它們給人的印象是它們勾肩搭背結合在一起,人們會懷疑整個體制的有效性及合法性。
如果媒體不願盡自己管控功能的職責,而與行政權力結合在一起,它就等於埋葬掉人們對制度裡的檢控與平衡的信任。
新聞從業人員這樣失職的話,它對民主制度的危害要比公布機密檔案要大得多。
2003年2月5日,科林‧鲍威爾出席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事;當時他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向全世界輿論界提出伊拉克有毀滅性武器的證據,後來都證實那些證據是假造的。稍後美國就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就是這些假證據。
小布希呼籲出來的「反恐戰爭」裡,美國政府一方面用刑求、狹持、黑牢等手段,同時,另一方面又有系統的不讓運用這些手段的事曝光。
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寫道:「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意見發表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以及通過任何媒介且不論國界,去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與思想的自由。」
在美國,這樣人權被納入憲法的第一條補充條款:在德國它列入在憲法第五條裡。它是民主政體的必要成份,這項言論自由的宣言對維基揭密也適用,無庸置疑。
阿桑傑承認有些資料的公布比較難處理,有些沒有那麼難。真正要將會員名單公諸於世的不是維基揭密,而是資訊的提供者。資訊提供者使用我們的平台把資訊公布出去。所以不管我們樂見或不樂見,還是必須公布。
最後總要有一個人決定,那就是我。
在最危險的工作地區,如伊拉克以及阿富汗,絕大部分都是由當地的非正式人員去做出生入死的事,西方的明星報導人卻靠他們贏取掌聲及領取獎項。
他頭兩年的經驗告訴他,不管花了多少時間與精力在文件公布上,輿論大部分都不清楚他在做什麼。
部落格的問題不是它們沒有資料來源,簡單的說,它們就是對揭露真相不感興趣。它們只想對當下熱門的議題表達自己的立場。
阿桑傑原始的理念是要做一場革命,用幾世紀以來人們慣用的兩個步驟:資訊來源蒐集以及資訊分析處理,來將媒體摧毀。取而代之的是有大量的聰明才智之士所支持的維基揭密網站。
這個想法沒能實現,結果是由原來的兩個步驟變成三個步驟:資訊來源到維基揭密再到媒體。
維基揭密已經有了超國界組織的成分,它也不顧個別國家的利益,同時對國家的法律也具有相當的免疫力;它已經成了安頓秘密資料避風港的世界「名牌」,它事實上很有機會,再向前邁進一步,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資訊平台。
它收藏了超過一百個國家的文件。即使一般強調國際新聞的媒體,他們也很難有這麼大的收藏量。一般媒體公司甚至連自己的語言區都跨不出去。
維基揭密提供讀者大量的一手資訊,但也期待讀者要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要有閱讀的熱枕以及時間。
維基揭密提供的是可以引用的資料。但是一篇報導的內容,它的脈絡以及它的背景都是撰寫報導的人自己要做的工作。
「在交錯複雜的各種危機當中,在我們的時代裡,再用一個報紙的力量以及一個電台的資源替單一的一個國家聽眾觀眾做研究以及報導,這種方式已經無濟於事了。」史提芬‧阿富特古。
如果沒有這位澳洲人無盡的精力,沒有他知識上的好奇心,沒有他獨特的人格禀賦,以及他當輿論避雷針的意願的話,不會有維基揭密。
朱利安‧阿桑傑其實也可以過很舒適的生活。許多和他同年紀的人,能力遠不及他,創立了網路商務公司,因而致富。
為什麼他決定過這樣的生活,為什麼他以絕對的態度對待別人?他又為什麼以如此無情的堅持對待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只活一次,我們該用生命裡的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以及令人滿足的事。對我而言,維基揭密就是這件事。」朱利亞‧阿桑傑。
今天的政府有前所未有的密謀,他們製造出許多機密,然後再費很大的事去保護他。
「透明會讓人負責,透明就是告訴公民他們的政府做的事。」巴拉克‧歐巴馬
「這些忠勇與愛國的行為,不但可以節省很多納稅人的錢,還可以救許多人的生命,不應壓抑它,而該加以鼓勵。」巴拉克‧歐巴馬
深入報導及分析外交電報與公布電文對美國形象傷害較大呢?還是美國政府官方的反應方式與反維基揭密的大企業造勢活動,對美國形象傷害較大?
事件之後政府很可能會從政治以及司法層面擴大間諜與判國的定義,以達到嚇阻後人仿效的效果。美國政府也會加強規範網際網路的使用,結果會造成網路自由的限制。
很諷刺的是,阿桑傑自己也承認,送交資料最安全的方法是以匿名的方式將光碟或隨身碟透過傳統郵政寄送。我們完全同意。
朱利亞‧阿桑傑:「就好像登山攀頂,我們現在才到紮營的基地。」
「維基揭密這個組織相當穩固,我們不太容易被淘汰出局,但是要把我個人排除掉,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這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摘 傳記 政治人物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宇 的頭像
    小宇

    小宇的閱讀筆記分享

    小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