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蘋果橘子經濟學
-
只要一兩件私刑就能發揮很大效果,讓一大群人乖乖聽話,因為大家對強烈的誘因會有強烈的反應。很少有其他誘因的力量比得過隨機發生的暴力侵害那麼強大----恐怖主義之所以有效的原因主要也在此。
-
資訊的廣泛散佈都使得原有的權力消退。陽光是最好的殺菌劑。
-
資訊帶來的是光明或黑暗、和平或紛亂,端看擁有者是誰以及如何運用。資訊的威力無窮,就算資訊並不真正存在,但只要別人認定你擁有資訊,這種假定也擁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
資訊是網際網路的通貨。網際網路這個高效率的中介可以把資訊由擁有者手中轉送給沒有資訊的人。
-
雖然網際網路力量強大,但尚不足以殺死資訊不對稱這頭猛獸。
-
仲介的主意武器:化資訊為恐懼。
-
歧視特定群體已經變得過時,所以除了冥頑不靈者,大多數人都會盡量顯得心態平等,至少公開場合要如此。這並不是表示歧視已然終結。
-
事實上,「智者生存」的資料顯示,兩種參賽者一貫受到歧視:老年人與西班牙裔。
-
女性所得的吸引力呈現鐘型分配:男人不喜歡和低所得女性約會,但如果女人太會賺錢,似乎也會嚇跑男人。
-
男人偏好的約會對象包括學生、藝術家、音樂家、獸醫與名女人(不喜歡秘書、退休者、軍警與司法人員) 。女性喜歡的約會對象包括軍警與消防人員,還有律師與金融業主管,至於勞工、演員、學生,還有餐飲旅館業人員就比較不受歡迎。
-
男性的大忌是個子矮,至於體重倒不那麼重要。對女性而言,肥胖是票房毒藥。
-
我們公開主張的資訊往往與自己了解的真實資訊存有巨大的鴻溝。
-
記者和專家相互仰仗的程度不相上下,由於每天都有報紙版面與電視新聞待填滿,能言之成理的專家永遠受到歡迎。於是在記者與專家的聯手之下,不少的傳統看法就此形成。
-
廣告也是創造傳統觀點的利器。
-
帶點創意的謊言可以引來注意、憤怒--或許更重要的是--真正解決問題所需要的金錢與政治力量。
-
你必須爬到金字塔頂端才能賺大錢。雖然幫派領導者口口聲聲說幫派像個大家庭,但內部上下的薪資天差地別,和一般美國企業並無二致。
-
他們全都夢想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出人頭地。只要能擠身頂尖,就可以賺大錢(當然還有隨之而來的榮耀與權力) 。
-
只要獎品夠大,即使機率再渺茫,還是能吸引如過江之鯽的人潮。
-
如果許多人都有意願、有能力從事某種工作,那個工作的待遇通常不會高。
-
勞工供給是決定工資水準的四要素之一,其他三項是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工作不愉快的程度、對這項工作所提供服務的需求。
-
那些光鮮亮麗的行業--電影、運動、音樂、時尚--另有一套運作機制。你必須接受低工資,長時間賣力工作,而且不能只求優於平均水準,而是要出類拔萃,才能在淘汰賽中勝出。到了最後,一旦你認清自己絕對達不到頂尖,就會自動退出競爭。
-
只要有都市,就會有某種形態的幫派存在。美國的幫派傳統上一直扮演新移民中途之家的角色,讓所有種族、政治立場與犯罪傾向的人都可以受到照顧。不過根據既有經驗,幫派比較長於製造混亂,而非財富。
-
嚴刑峻法不但有嚇阻作用,也有預防作用。
-
面對千頭萬緒的犯罪問題,監獄並非治本之道。囚禁一個犯人的成本是每年二萬五千美元。
-
死刑執行率極低,而且曠日費時,所以對一般罪犯沒有嚇阻效果。就算已判死刑的犯人,每年的執行率也只有2%--黑色門徒幫的兄弟每年死亡率為7%。如果連死刑犯都比在街頭混要安全,那麼死刑的負面誘因太小,並不足以讓罪犯改變行為。再者,死刑都常是針對殺人犯,也很難說對其他暴力犯罪也具有嚇阻作用。
-
貧窮的童年與單親家庭--乃是預測兒童日後是否淪為罪犯的最強力指標。母親的教育水準是子女未來是否犯罪最重要的單一因素。
-
不受歡迎的嬰兒未來會製造高犯罪率;因此墮胎合法化也就導致犯罪減少。
-
專家們所主張的學說,其實往往基於自己既得利益的考量。
-
槍枝所涉及的複雜問題,會因單一因素而全然改觀,那就是:持槍者是什麼人
-
美國槍枝多到每位成人可以分配到一把而有餘;瑞士的武器持有率比其他各國都高,但它卻堪稱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換言之,槍枝不必然導致犯罪。由此也可看出,美國對於如何避免槍枝落入可能犯罪者手中,作法顯然不夠周全。
-
任何商品只要有健全的黑市存在,對合法市場的管制就註定會失敗。
-
典型的毒品殺人案是一個販毒者殺害另一個販毒者。暴力犯罪由此大幅增加
-
目前吸食快克的情況仍然遠比一般人所想像要嚴重得多。真正消失的是販售快克的暴利。
-
如果快克市場像速食業一樣有秩序,或許可以在幾個領導者協商下,維持市場高價,但事實並非如此。快克泡沫和那斯達克泡沫一樣,終有破滅的一天。
-
美國每年墮胎數約150萬次,因此對於認定一名新生兒抵一百個胎兒的人而言,這150萬次墮胎形同喪失15000條人命。15000條人命:這恰好與美國每年殺人案的死亡人數大致相當。但這個數字遠超過每年因墮胎合法化而未發生的殺人案。所以就算你認為胎兒的價值僅有活人的1/100,以更多的墮胎來換取較少的犯罪,也是很不合效率的交易(也就是因墮胎換算起來殺死的人命,遠超過因殺人案減少而免於死亡者) 。
-
如果你得知自己下一分鐘會死亡的機率為10%,你可能會驚慌失措。所以死亡「逼近」的可能性是導致恐慌的原因。
-
風險=實質危害+心理恐慌。
-
如果實質危害高而心理恐慌低,人們的反應不足;如果實質危害低而心理恐慌高,就容易反應過度。
-
選校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可言。會選擇學校的學生與家長,往往原本就比較聰明,也更重視教育。但就統計上而言,他們並未因變更學校而在學業上獲益。
-
家中有藏書多的小孩,考試成績往往優於家中沒書的小孩。與其說書本是智慧的成因,不如說是智慧的指標。
-
僅僅控制幾項變數-包括父母所得、教育程度、母親生育頭一胎的年齡-黑白學童在初入學時的差距就幾乎完全消除。
-
好學校與壞學校的差距可能是更重要的課題。學校差在哪方面?並不是在傳統評量學校好壞的指標上。典型的負面指標如幫派問題、外人在校門外閒逛情形、缺乏家長會經費等。這些學校提供的環境決定適不適宜學習。
-
根據ECLS資料,其中八個與考試成績高度相關-
父母教育程度高
父母社經地位高
父母生第一胎時30歲以上
小孩出生時體重偏低(負)
父母在家中說英語
小孩為領養(負)
父母參與學校家長會
家裡有很多書
-
學童成績與看電視時間並沒有相關。兒童經由觀看配上字幕的電視節目,大多在學前就自己學會閱讀。不過,在家中使用電腦卻無法讓小孩變成好學生:ECLS資料並未發現使用電腦與學校成績的相關性。
-
教育程度高、成功、健康的父母,通常子女在校表現較好。
-
重要的不是身為父母的妳『做』了什麼;而是妳是誰。
-
養父母的正面影響似乎都不及遺傳的力量。但和條件相似但未被領養的小孩相比,被領養的小孩日後上大學、從事待遇高的工作、成年後再結婚的比率都要高出許多。
-
帶動名字風潮的並不是名人,而是離妳家幾條街距離、房子比較大、車子比較新的鄰居。
留言列表